以兼職的名義招聘法定代表人,然后出售法定代表人的資料、營業執照、公共帳戶和其他材料。記者調查發現,在"法人"現象背后,是一條黑色產業鏈,用來買賣個人信息。在QQ檢索"營業執照"后,有許多QQ團體推動與營業執照相關的交易。在隨機添加了一位自稱是"法人"的賣家后,記者被問到他是否開過一家公司,他在哪里。隨后,賣家說北京"有業務",即注冊營業執照,開立一個公共賬戶,"獎勵3000元,以前的網上操作,開戶后到現場。"賣家說,業務是根據"老板"的需要定制的。今年上半年,公眾賬戶買賣的新聞頻頻出現在報紙上。
另一位賣家通過QQ告訴記者,它的營業執照、身份證照片和其他"資料",每套400元,可以通過"天貓"亞馬遜平臺檢查企業的資格,并詢問是否需要"公共賬戶"。在QQ群中,營業執照、公共賬戶和其他相關資料被稱為"數據"和"照片"。以開店所需的最基本材料的營業執照為例,可分為兩類:"掃面"和"不掃面"。記者調查發現,"臉掃描"營業執照較難取消,對于買家較為穩定,價格略高。營業執照的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。
除了"法人"之外,"取消"還可能包括"欠稅"。2019年,央視財經報道稱,有幾名受訪者在"被法人欠稅"后被"欠稅",并在辦理結算和貸款等業務時撞上了一面墻。還有人以企業名義欠了240000元的貨款,當事人被法院搞糊涂了,被告上法庭,丟失了,法院凍結了銀行賬戶。近年來,"法人"事件頻繁發生。2019年6月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"關于使用他人身份信息注銷公司登記的指導意見",明確規定"法人"后,國家市場監督局可以向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。
登記容易取消太難,對當事人來說,"法人"的直接后果是取消不容易。在這方面,上海旭昌律師事務所律師菅直人建議,第一,行政投訴、經批準的工商局公司登記投訴,通過行政手段解決問題;第二,向法院起訴假冒其簽名侵權行為,勝訴后有效裁定工商機關變更登記;第三,根據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行政訴訟筆跡鑒定報告,起訴工商機關撤銷登記。
記者在網上查詢,單筆筆跡鑒定的費用從數百元到幾千元不等,為了有效處理"法人"現象,菅直人建議,公司章程必須要求所有股東簽字,所有委托書必須由律師公證或出具;此外,股東大會決議的簽署,要求出具公證證書或律師證書,也是避免"法人"現象的有效手段。
上一條新聞:陸金所最新的數據公布!貸款規模依然很大! 下一條新聞:寬信用:錢流向了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