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最近的一次公安部新聞發布會上,一位發言人說,在許多因素的影響下,當前的貸款欺詐、兼職刷單類詐騙、假冒客戶服務退款欺詐和"豬牌"欺詐行為仍然頻繁發生其中,有兩類與金融相關,貸款欺詐首當其沖,"豬盤"欺詐緊隨其后。
公安部刑偵局公眾號曾發布十大高發詐騙類型,披露了一例"貸款類"詐騙的典型案例。上海某男子在瀏覽網頁時看到一款網絡貸款APP,聲稱"無抵押、無擔保、超低息,只需要注冊,貸款立馬到賬"。正巧該男子近期手頭資金困難,遂下載注冊了該款APP并申請貸款15萬元。隨后他打開自己銀行賬戶時發現所貸錢款未到賬,但貸款APP上卻顯示他已欠款15萬元。他與客服聯系詢問這一情況時,客服告知他后臺顯示錢款已到賬,讓陳先生在規定時間內還清貸款,然后掛斷了電話。警方提示,詐騙分子會先讓受害者在虛假貸款網站或APP上填寫個人信息,再以信息填報錯誤、貸款額度被鎖定等理由,誘騙繳納保證金或者解凍金,任何聲稱"無抵押、低利率"的網貸平臺都有極大風險。應該看到,在公安機關和相關部門的重拳打擊下,該類非法網貸平臺的生存空間被大幅擠壓。但近期,這種"貸款類"詐騙再次升級,體現在已被數次"點名"的"校園貸"上。"蘇州網警巡查執法"最新通報了一個案例,騙子自稱是某互聯網金融平臺客服,告訴受害者其注冊了校園貸,需要進行注銷,否則會影響征信。聽到征信會受到影響,大部分人就很難冷靜思考了,騙子正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大量騙取資金。
警方警告說,網上貸款賬戶的注銷與個人信用沒有直接關系,只要貸款按時還清,不會影響個人信用。因此,一旦你接到自封在線貸款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,你就必須保持警惕,不管你過去是否有過"網上貸款",不要輕易把匯款轉到陌生賬戶上。
上一條新聞:消費金融再迎重磅政策利好 下一條新聞:一家消費金融機構牌照將出售!